- 李彥儀(2024)。從蔡仁厚與周聯華之間的對話重新思索儒耶會通的可能性。哲學與文化月刊,51(1),101-117(A&HCI)。
- 李彥儀(2023)。試從荀子「化性起偽」論述反思我國當前品德教育之推動。教育學刊,61,81-115。(TSSCI Core)
- Ruyu Hung, Morimichi Kato, Duck-Joo Kwak,Mika Okabe, Yen-Yi Lee, Ayaki Monzen & Sunghee Choi (2023), Nature, art, and education in East Asia: A collective paper of the ALP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https://doi.org/10.1080/00131857.2023.2185512 (Published online: 14 Mar 2023) (SSCI)
- 李彥儀(2022)。試論張星曜《天儒同異考》裡反映的「儒家」圖像。輔仁宗教研究,43,43-66。(THCI第三級)。
- Hung, Ruyu, Katia Lenehan, Yen-Yi Lee, Chia-Ling Wang, Yi-Huang Shih, Yan-Hong Ye, Cheng-Hsi Chien, Jui-Hsuan Hung, Chen-Peng Yu, Chun-Ping Wang, Morimichi Kato & Yasushi Maruyama (2022),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aiwa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DOI: 10.1080/00131857.2022.2084382 (Published online: 15 Jun 2022) (SSCI)
- 李彥儀(2022)。經由中西文化的比較會通邁向可普化性──反思黃光國「自我」與「自性」的結構。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期刊,1,78-95。
- 李彥儀(2021)。從沈清松先生對儒家的詮釋思索「實踐漢學」的可能性。哲學與文化月刊,48(12),141-155。(A&HCI)。
- 李彥儀(2021)。作為「教育人」的君子。哲學與文化月刊,48(4),59-77。(A&HCI)。
- Lee, Yen-Yi (2021). The Narrative of the Junzi as an Exemplar in Classical Confucian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or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53(6), 634-643. (published online: 16 Aug 2020) (doi: 10.1080/00131857.2020.1806051) (SSCI)
- 李彥儀(2020)。從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視野思考我國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宗教教育的可能性。臺灣宗教研究,19(2),31-69。(THCI Core)
- 李彥儀(2020)。華人教育哲學的當代發展、挑戰與前景。元亨學刊,6,49-66。
- Lee, Yen-Yi (2020). Beyond the Dichotomy: Engaging a Deeper Dialogue About Our Interdependent Futures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Non-Western Horizon,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3(1), 160-163. (https://doi.org/10.1177/2096531120905210 ) (ERIC, Scopus)
- 李彥儀(2019)。心通九境與宗教多元──論唐君毅先生的宗教哲學。中國詮釋學,18,193-210。
- 李彥儀(2019)。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視域中的「宗教交談」論述 ——以沈清松先生「相互外推」模式為核心的展開。哲學與文化月刊,46(11),141-163。(A&HCI)
- 李彥儀(2019)。荀子的「禮樂」思想及其對當代品德教育的啟示。鵝湖月刊,45(5),43-52。
- 李彥儀(2019)。當代漢語教育哲學對荀子「禮教」的研究述評。臺灣教育哲學,3(2),1-24。
- 李彥儀(2019)。從杜威《民主與教育》所揭示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目的反思當代讀經教育運動。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3,66-90。
- Lee, Yen-Yi (2018). Integrative Ethical Education: Narvaez’s Project and Xunzi’s Insigh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50(13), 1203-1213. (https://doi.org/10.1080/00131857.2018.1502662) (SSCI)
- 林彩岫、李彥儀、林妤蓁(2018)。實驗教育文獻反映的歷史脈絡。臺灣教育評論,7(1),37-52。
- 林彩岫、游自達、陳延興、賴志峰、曾榮華、李彥儀、林妤蓁(2017)。臺中市實驗教育實施現況、困難與建議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12,208-227。
- 李彥儀(2017)。孟、荀思想中的宗教向度。中西哲學論衡,5,164-187。
- 李彥儀(2017)。荀子的「禮教」及其性善說。臺灣教育哲學,1(2),37-67。
- 李彥儀(2017)。從《信仰與知識》前後版本的差異看約翰‧希克宗教哲學的根源及其轉變。基督教文化學刊,37(Spring 2017),112-132。(CSSCI/ ESCI)
- 李彥儀(2016)。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中國詮釋學,13(2016年12月),258-270。(CSSCI)
- 李彥儀(2016)。「補救教學」的「教學補救」。臺灣教育評論,5(11)(2016年11月),51-53。
- 李彥儀(2016)。從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的角度看約翰‧希克宗教多元論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宗教與哲學,5,70-9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歐陽教、李彥儀(2015)。教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歐陽教教授專訪。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06月25日),65-75。
- 李彥儀(2015)。道德的宗教、對話的文明與永久和平──試述歐陽教先生的宗教與和平思想。市北教育學刊,50(2015年4月),53-68。
- 李彥儀(2015)。從「理一分殊」命題的現代詮釋論宗教發現的邏輯。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7(2015年3月),頁53-68。
- 李彥儀(2015)。約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論及其限制。宗教與哲學,4(2015年2月),280-3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李彥儀(2014)。從Religion與「宗教」的碰撞看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當代儒學研究,16(2014年6月),37-62。
- 李彥儀(2009)。對《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些理解。孔孟月刊,48(1-2)(2009年10月28日),21-23。
- 李彥儀(2009)。再論“儒家型馬克思主義”的可能性──以《中庸》義理為核心的嘗試。哲學評論,7(2009年6月1日),121-145。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心。(CSSCI)
- 李彥儀(2009)。牟宗三對王陽明「致良知」的理解與詮釋 ── 以〈致知疑難〉為核心的討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6(2009年3月),171-195。
- 李彥儀(2009)。保羅‧呂格爾《活的隱喻》初探。哲學與文化月刊,36(2)(革新號:417)(2009年2月),151-176。(A&HCI)
- 李彥儀(2009)。論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 ── 以「人生之路」為核心的探討。當代儒學研究,5(2009年1月),139-166。
- 李彥儀(2008)。“轉變”中的《老子》首章。鵝湖月刊,34(1)(總號:397)(2008年7月),27-38。
- 李彥儀(2008)。沈岱爾對羅爾斯「道德主體」之批評。鵝湖月刊,33(8)(總號:392)(2008年2月),56-60。
- 李彥儀(2007)。對程伊川思想的再理解。哲學與文化月刊,34(8)(革新號第399期)(2007年8月),153- 175。(A&HCI)
- 李彥儀(2007)。兄弟鬩牆?──羅爾斯與哈伯瑪斯之間的主要論爭。鵝湖月刊,32(12)(總號:384)(2007年6月),54-59。
- 李彥儀(2004)。牟宗三與康德哲學中「智的直覺」之差異初探。鵝湖月刊,30(1)(總號:349)(2004年7月),29- 38。
- 李彥儀(2003)。探討《論語》中的「教學」與「道德覺知」。鵝湖月刊,29(3)(總號:339)(2003年9月),38- 46。